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相峰:中国快递业的下一站实物互联网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方网站- 体育APP下载

发布日期:2025-08-06 18:38:42 浏览次数:

  华体会电竞,华体会电子,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欧洲杯

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相峰:中国快递业的下一站实物互联网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方网站-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我在快递行业干了23年,愿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未来方向,以及我们是否存在合作契机。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一分钟短片,大家可以感受下每天都在打交道的快递网络,背后是怎样运行的。中国每天有5亿件包裹在路上,每个成年人差不多每两天有一件包裹,这个产业已经深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体量来看,单是广东省或浙江省的快递规模,已经远超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市场。我曾在UPS公司工作,当年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包裹快递公司,而如果以件量计,这一头衔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让位于中国企业。如今,中国排名靠前的几家快递公司均已超过UPS、联邦快递等国际企业。

  我今天发言主题讨论的是“实物互联网”,可能就蕴藏着关于快递发展密码理论层面的答案,我把它视为全球快递物流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理论框架。我们今天讲的互联网都是数字互联网,其核心功能是传输以比特包为载体的信息,遵循TCP/IP协议,而这套逻辑的源头正是互联网诞生前的邮政网络。阿帕网当初便是参照邮政网络的韧性、互联性与效率设计而成。如今我们思考物流、供应链网络时可进行逆向创新:物流能否像互联网信息一样,通过一个传输实物的互联网(Physical Internet)实现物品全球高效流通?

  我们先看政策/标准化维度,2009年之前,民营快递尚处于“黑快递”阶段。2003年我入行的时候,快递都是东躲西藏的。2009年,这一局面彻底被改变——快递获得了合法地位,行业上升空间由此打开。在2009年法律通过之前,中国在2008年已经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快递领域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所以,法律与标准为行业构建了重要的制度框架。从我们公司的发展角度来说,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值得一提。2007年,在相关法律通过前,我就在美接待了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代表团,改革开放早期年代我们对所谓的“黑快递”其实持有包容态度,企业家们看到了未来。这才有第二个节点就是今天,我们迎来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元年,也为人工智能研发创造了很多场景,提供了海量数据,打开了共同上升的空间。

  在讲科技应用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个故事,与快递的信息处理相关,多年前我们公司CIO就告诉我,一个简单的快递包裹从收件到派件的全流程中,包含了23个扫描环节,也就是需要做23次的扫描去采集数据、确认包裹的状态。到了今天,行业基本实现包裹流、信息流与财务资金流完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获得基础数据是关键。2004年我入行不久,UPS公司在中国部署了第一台设备,叫DWS,放到广州,我的老板跟我说去实习下吧,派送两个星期的快递,也好好体会一下DWS,它能同时称重、扫描读取条码、测量体积,是当时最先进的装备。现在我们转运中心的每个收件口都配置了DWS,远远超过美国今天在用的数量,而且使用更加方便。当年我在UPS时,公司很自豪的是包裹上分拣流水线时只需要人工翻动一次,确保有条码的那面朝上以得到扫描。但如今中国快递流水线上包裹随便一放就可以取码,工程师在两条传送带的缝隙中加装了扫描仪——包裹只要从上面过,条码信息就可以被采取下来,这个被称为“六面扫”的创新为下一步无人化操作解决了关键问题。这就是中国今天快递行业发展的环境,我们快递服务得到了整个科技创新行业、制造行业的支持,倒过来快递又为科技行业创造了很多创新应用场景,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快递分拣的环节看,中国快递行业90%以上实现了自动化,这有个案例,某公司单件分拣成本几年间就从0.39元降至0.27元,降幅显著的关键就在于普及了自动化分拣系统。在这页PPT角落还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我们称为“环保袋”的快递集装袋。称其环保是因为一个集装袋的循环使用次数可高达160次,比传统快递袋节省了很多用料,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简单的袋子带来的效率提升,一个“集装袋”可以装载大概25件包裹,意味着单次操作即可完成25件包裹的处理,堪称我们行业内的“集装箱”。前两年有一本畅销书的书名很传神,叫《集装箱改变世界》,我说我们这个是“集装袋改变快递行业”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是标准化、单元化物流的雏形。

  今天的论坛主题是人工智能的应用,2019年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人工智能将引领新一代物流技术的方向”。这是当时的一个判断,记得那几年我们已经讨论完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人工智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提出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场景构想,涉及车货匹配、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智能化场站管理、图像识别、物流运营、管理仿真等领域,这是当时的看法现在看来很粗浅,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进入新的阶段,我们于2023年开始引入大模型技术,并制定了人工智能应用策略。目标是让人工智能会思考、看得见、听得懂、说得出,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我们的策略初期是“智能问数”,即通过人工智能对全网数据进行高效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是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流程优化,再下一步将迈向决策支持乃至行业重塑。现我们已推进至中间环节,对未来AI应用场景、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行业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技术还需与商业模式相适配。中国快递行业最引人瞩目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基于社区信任的“加盟制”。正如李小加先生发言提到的“滴灌式”发展中,有个要培养一百条虫还是数万条虫的问题,我们行业就属于“万虫”领域——全国共有超5万个快递加盟商,它们均有一定的现金流需求,且每日都在应对19%的增长压力,欢迎李总多关注支持快递网点。在加盟模式下,总部与网点实行层级分工:总部负责搭建网络平台,网点则承担本地化运营。这种模式实现了中心化管控与本地化运作的完美平衡,激发了民间创业精神与活力。这5万多个加快递盟商未必像在座的各位一样拥有博士、硕士头衔,他们可能曾是石材老板、餐馆老板乃至小区保安,依托总部打造的平台,在天南地北协同、接力,快速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

  如今我们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加盟管理体系,在中国快递管理学中,对加盟商赋能及对加盟网络维护与管理是核心内容。加盟制快递这一模式当年曾引发争议,而如今市场已经给了清晰答案:几个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快递网络完成了中国近80%的业务量。我认为这一模式的价值及合理性无需争议,它正是未来全球实物互联网在中国的实现形态——实物互联网所倡导的通过遵守统一协议、应用标准化物流单元与开放共享物流节点资源以实现物流的大规模社会协同理念,在中国的市场上已转化为实际高效运行的快递网络,这可能就是中国快递崛起的终极秘密。在激烈竞争和辛苦打拼过程中,众多快递草根创业者或许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暗合了实物互联网的规律,在市场探索前行,最终孕育出这样了不起的成果,为全球快递实物互联网的构建奠定了中国基础。

  在我们快递从业者看来,实物互联网是指能让实体货物在现实世界中像数据包一样自主流通的系统,它使不同的物流服务及资产能够在一个高度互联的分布式网络中实现共享与复用。正如数字互联网的七层架构一般,未来实物互联网也会形成规范的多层级体系,目前大体上我已可梳理出包括技术支撑层、运营协作层、标准在内的基础设施层与组织和文化层四层基本架构。随着市场和技术发展,我们对实物互联网的认知将不断深化。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发起了他们的实物互联网联盟,中国的实物互联网联盟也正在组建,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具体的中国实物互联网实现路径图。